随着年龄的增加,眼睛也会出现各种的疾病问题,老花眼和白内障也会不约而同的找上门来,很多人将白内障误以为是老花眼,不去在意,可是一稍不注意,可能就引起眼睛失明......
很多人老花眼和白内障,傻傻的分不清,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白内障和老花眼。 什么是老花眼? 老花眼主要是屈光间质调焦功能减弱造成的。屈光间质通过晶状体的弹性来正常调焦,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会慢慢变硬,逐渐失去了弹性,导致屈光间质无法正常聚焦,表现为眼睛只能看到远处,却看不到近处。 老花眼直接表现为近距离阅读模糊、疲劳、酸胀、多泪、畏光、干涩及伴头痛等症状。医学上又称老视,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晶状体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能力降低而致调节减退,近点远移,故发生近距离视物困难。 大部分的人在40~45岁左右眼睛会悄悄出现“老花”。而眼睛老花的度数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一般是按照每5年加深50度的速度递增。45岁时眼睛老花度数通常为100度,55岁提高到200度,到了60岁左右,度数会增至250度到300度,此后眼睛老花度数一般不再加深。 老花眼突然好转,是好事吗?
屈光间质在小时候变化比较快,中间一段时间都非常稳定,但到40岁以后,因为晶状体逐渐浑浊,屈光间质慢慢会变得不稳定。所以老花眼突然变好,这并不值得高兴,可能预示着眼部疾病白内障的出现。
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其实是一种晶状体在年龄、外伤、药物的影响下出现浑浊,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眼病。多见于5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
白内障的常见症状有这些:
视力模糊;
出现重影;
物体颜色变淡;
暗光下阅读困难;
看灯光出现光晕。
怎样区分老花、白内障?
老花眼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下降,睫状肌收缩能力减弱,引起眼睛调节(变焦)能力减退,通常到达一定程度后会趋于稳定,不会持续恶化下去的。
白内障是一种可能会导致眼睛失明的病理性眼疾,白内障的病程有长的也有短的,有的人呢,视力没有受很大的影响,而有的人却导致视力失明的不良后果。小编在这边建议有了白内障还是每年去眼科医院检查一下病情的发展状况,该手术就果断手术。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有致盲的危险性,所以白内障的危害要比老花眼大很多。
一般来说,老花眼看近处的东西不清楚,看远处的则会比较清楚;而白内障是因为晶状体混浊引起的,混浊的晶状体遮挡了部分光线的进入,所以无论看远看近都不清楚。
白内障和老花眼常常会一起同时出现,许多人容易把白内障错认为是老花眼,或者一直拖着不去做手术。其实过“熟”的白内障可能会诱发青光眼等严重的并发症,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和难度,影响术后恢复。
老花眼和白内障同时存在怎么办?
如果只是单纯的老花眼,戴个老花镜就可以,但是老花和白内障同时存在,戴老花镜不能解决白内障的问题,但却可以通过手术来同时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