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黄斑变性,这五种患者小心

字体大小: A+ A-

什么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简称AMD),随年龄增长,黄斑部视网膜细胞退化,引起视力损害。

它是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与白内障、青光眼并列。


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①年龄:年龄越大,患病概率越高。

②遗传:有家族史人群有更高的患病危险。

③吸烟:尤其是吸烟超过20年以上者。

④肥胖:高体重指数(BMI)者。

⑤高血压患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类型?

老年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AMD、湿性AMD。

①干性AMD

干性AMD和湿性AMD相比较而言,干性AMD比较常见,其黄斑组织的病变过程不伴有视觉症状,很容易被忽视。部分干性AMD表现为黄斑萎缩,会引起视力下降。

干性AMD目前尚无确定的诊疗方法。早期建议半年至一年定期随访。


②湿性AMD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为新生血管性或者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大多是由干性黄斑变性发展而来,在这更为严重的黄斑变性中,黄斑区会出现新生血管增生,进而引起血液渗漏、水肿,从而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失明。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防与诊治

①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包括眼底检查);

②若有视力异常或下降,千万不能大意,及时就诊。

③戒烟、清淡饮食、适量运动;

④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按照医生要求按时服药,定期检测;

⑤户外活动时使用遮光用品:如遮阳伞、遮阳帽、医用遮光眼镜;

⑥一旦确诊,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接受诊治和复查,及时的诊治可以延缓视力恶化。


猜你想看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