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老年“专属病”?青光眼的5大误区,你听过几条?

字体大小: A+ A-

很多青光眼患者

在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

但是却会在不知不觉中

逐渐丧失视力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怎么引起的?

人们对青光眼都有哪些误区?

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快一起来了解~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发病迅速、危害性大,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


青光眼导致的视力丧失是不可逆转的。部分类型的青光眼由于发病隐匿性强,早期不影响视力,患者无明显眼痛、眼胀等症状。等患者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了晚期,故青光眼又被称为“视力的小偷”。


当然青光眼也绝不是老年人“专利”,年轻人也会得,而且年轻人青光眼发病率趋势也在明显增加。


关于青光眼的5个误区!

1

认为青光眼是老年病


不同年龄的人都有可能患青光眼,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越来越高。


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以及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等患者,都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如果一旦发现眼痛、眼胀,视力急性下降,不明原因的偏头痛,并伴随恶心、呕吐以及虹视(即在灯光外看到一个彩虹样的光环)等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2

认为眼压正常就没风险


眼压高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眼压的正常值为10~21毫米汞柱。有人觉得眼压没超21毫米汞柱就能高枕无忧,这是错误的!


眼压是眼球的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有很多青光眼病人的眼压在正常范围之内,却发生了典型的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或者视野缺损,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这种情况是需要及早治疗的。因此,眼压并不是青光眼的唯一诊断标准。


此外,影响眼压的因素有很多,早晚的眼压不同,坐卧时的眼压也不同。测量眼压理想的情况就是像做24小时心电图那样,对眼压进行连续监测。

3

青光眼可以进行根治


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降低眼压、保存视力。所以可以使用降眼压滴眼药治疗,又或者是激光和手术等多种方式。


但是,青光眼是终生疾病,只能控制病情的发展,而无法做到治愈,青光眼是需要终生治疗。而有些患者治疗后,眼睛不再胀痛,就认为青光眼已经治好了,便不再用药,也不去医院复查,这是很危险的情况。


所以,青光眼的病人一定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的方案。


4

患者要尽量少喝水


这是不正确的观念。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源于这两点:



一是青光眼主要是因为眼压升高导致的眼病,而眼压与房水密切相关,故有的患者就误认为“房水既然是水,那么少喝水或不喝水就可以控制眼压”;


二是早年间有一种“饮水试验”的青光眼辅助诊断,患者通过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可诱发眼压升高。因此会误导患者认为“少喝水眼压就不会升高”。


其实,与眼压有关的房水不是直接来源于血液里的水,它是眼内特殊组织主动分泌生成的。并且,像“饮水试验”那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是不会发生的,适量喝水是不会引起眼压升高。


5

趴桌午睡、关灯玩手机会诱发青光眼?


趴桌午睡,趴在桌上午睡这个姿势,胳膊有时会压住眼睛,压迫到眼球,造成眼压过高,所以醒后可能会出现短暂视力模糊。如果长此以往,是有可能形成青光眼。因为眼压升高是青光眼发病的重要因素。



另外,关灯看手机处于黑暗环境下瞳孔散大,虹膜向周边堆积,使房角变窄,容易出现眼压升高。长此以往,也有可能会出现青光眼情况。


所以,不管是使用何种电子产品,都应该将周围的光线调到合适的亮度



最后,丽水华厦眼科医院送给大家预防青光眼的小TIPS:


1、保持健康的用眼习惯。避免眼部过度劳累,避免在昏暗的光线下长时间的用眼。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睡眠。


3、管理好全身性疾病。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可以减少这些疾病对眼部健康的负面影响。


4、避免眼部受伤。在参与剧烈活动时,应注意防护好眼睛。


猜你想看的 更多>